CASISD OpenIR
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
贺瑜; 刘扬; 周海林
发表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乡村性 现代化 他治 可持续性
摘要

基于对乡村历史进程的演化认知,对乡村性概念及学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梳理出乡村形成、演变的驱动因素及阶段性的特征。从已有的文献研究看,传统乡村社会得以延续和稳定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基于自然支持的经济活动、基于传统文化支撑的社会结构以及基于对大自然敬畏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环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大家可以回溯性认同的"乡村性",并铸就了乡村在许多人心目中作为"驻留地""来源地"和"生活地"的特性。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现代性因素对乡村社会产生了剧烈的影响,改变了乡村原有的缓慢演化过程,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原貌的"乡村",比如城镇或者被遗弃的村落。为此,对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经济活动的平稳性、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本""技术""规模""效率"和"他治"等要素进行了不同侧面的分析,认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既离不开其应有的乡村性,同时也会继续受到现代性因素的影响,并形成不同于传统乡村演化模式的新的发展路径。从已有的发展历史看,人类已经历了生存、生产与生活相结合以及生产与生活相分离的三个阶段,未来乡村可能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演化到第四个阶段:以生活为主导的栖居阶段。这一阶段将成为人类生活终极向往地,其具有以下特点: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性中能够融入现代性里符合人性需求的元素。有鉴于此,认为要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改变物质落后的局面,更要恢复乡村得以长期延续的乡村性。

2021-10-15
卷号31期号:10页码:158-166
ISSN1002-2104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casisd.cn/handle/190111/11066
专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通讯作者刘扬
作者单位1.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瑜,刘扬,周海林. 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0):158-166.
APA 贺瑜,刘扬,&周海林.(2021).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1(10),158-166.
MLA 贺瑜,et al."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1.10(2021):158-16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pdf(2121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瑜]的文章
[刘扬]的文章
[周海林]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瑜]的文章
[刘扬]的文章
[周海林]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瑜]的文章
[刘扬]的文章
[周海林]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基于演化认知的乡村性研究.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